苹果新品频遭提前曝光背后:六成企业难防内鬼
本篇文章1818字,读完约5分钟
在苹果新产品发布之前,总会有一些离奇的故事,比如iphone 5发布之前原型机酒吧的丢失。许多人认为这些巧合的失败事件是炒作,但他们不知道苹果对此深感不安。
2011年3月,苹果全球供应部门前经理保罗·迪瓦恩(paul devine)在联邦法院承认,他为了经济利益而交易苹果的机密信息。迪瓦恩从2005年到2010年为苹果工作。他利用职务之便参与了从苹果窃取机密信息的欺诈计划。
用于交易的机密信息包括新产品的预测、蓝图、价格和产品特性,以及苹果为其合作伙伴、供应商和代工制造商提供的一些关于苹果的数据。迪瓦恩利用几个国内外银行账户转移资金,以掩盖这些事件的性质、时间和地点等。因此,他获得了超过10,000美元的经济利益,而苹果公司也因此损失了240.9万美元。
巧合的是,苹果产品的代工富士康被员工泄露,ipad 2平板电脑后壳的3d数据文件被员工偷偷拷贝到u盘带出公司。因此,在ipad 2上市之前,东莞一家制造商生产的100多个假冒ipad 2保护套出现在互联网上,甚至在美国的ces展会上出售。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宁为玉碎,不为玉碎”,意思是公开攻击更容易对付,而秘密诽谤更难辨别。购物中心就像战场。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如果这支“黑箭”来自一个“内鬼”,恐怕就更麻烦了。
在全球范围内,61%的企业声称今年遭受了欺诈。
“内鬼”比“黑客”更凶猛
最近,风险管理咨询公司kroll和《经济学家》信息部发布的《2012/2013年全球反欺诈报告》显示,亚太地区的欺诈风险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高达67%的全球企业受到内部欺诈的困扰。事实上,从全球角度来看,61%的企业声称今年遭受了欺诈,而总体数据比去年的75%有所下降。然而,上述报告显示,实物资产盗窃和信息盗窃的发生率仍然位居欺诈发生率最高的前列,分别为24%和21%,比其他发生率大幅下降的欺诈更加顽固和难以根除。
其中,制造企业的欺诈总发生率大幅上升,达到87%。令人惊讶的是,内部欺诈现象继续升温,高达三分之二(67%)的企业遭受这一问题,高于去年的60%。
“世界各地的许多公司都采取了措施来应对许多外部欺诈威胁,从而降低了欺诈的总发生率,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克罗尔公司(kroll Company)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姆哈特利(Tom hartley)表示,今年的全球反欺诈调查显示,企业必须继续对内部欺诈威胁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要加强对知识产权和机密电子数据的保护。
信息盗窃的威胁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新技术使金融或有价值的知识资产更容易被传输和存储,但也更容易被窃取和转售。根据上述调查,30%的公司表示,易被窃取的信息和it系统的复杂性是其高风险的主要原因,来自内部人员的威胁远远高于来自技术高超的黑客的威胁。
欺诈的发生率很高
在一些中国企业,情况也很糟糕。今年10月,佛山一家针织公司的负责人发现,该公司加工针织面料的成本很高。仔细检查公司的成本结构后,发现针织原料的采购存在问题。经向同行和市场供应商了解,公司采购的棉纱和涤纶丝原料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几家指定供应商的供货价格偏高。
最后,调查发现,该公司负责人的亲属蔡新(化名)利用其在原材料采购中的地位,大肆向供应商收取“回扣”,甚至成立自己的公司,以高于每吨1000元的市场价格供应原料涤纶丝,累计非法利润超过280万元。
对于许多中国企业来说,员工贪污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像上面提到的针织企业的员工一样获取回扣。
如何对付这些“暗箭”?上述报告建议咨询公司内部法律顾问,了解如何开展调查以及需要什么,然后收集并保存潜在证据,如员工任职后的任何纸质合同条款数据,如发票、收据、账单、交货确认书等。同时,对公司财务记录的数据分析可能有助于找出有偏见的卖方和供应商,当有确凿的证据指向受牵连的雇员时,可以进行资产跟踪行动。
当中国被腐败所困扰时,这项调查显示美国和英国的反腐败措施相当有效。例如,企业在加强合规管理方面取得了成功:腐败发生率从19%降至11%。
事实上,合规管理不仅是正确履行其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也是改善内部管理控制、增强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kroll advisory solutions Asia高级执行董事kage yama Tadashi表示:“企业必须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反欺诈和反腐败工作。”如果他们不采取预防措施,当欺诈发生时,他们可能会受到严重打击。”
标题:苹果新品频遭提前曝光背后:六成企业难防内鬼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8087.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