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讯江湖的格局分析
本篇文章2771字,读完约7分钟
Qq主宰着天空
著名天使投资人蔡文胜曾公开表示:“未来他不会投资互联网项目,只会投资移动互联网。”毫无疑问,在投资界和互联网界人士的眼中,大多数传统的个人电脑(pc)终端用户习惯已经形成,现有的市场结构已经难以颠覆。
在传统的即时通讯工具中,虽然拥有80%市场份额的腾讯qq失去了在空的高速增长,但qq作为江湖领袖的地位似乎已经不可动摇。艾瑞咨询(iResearch)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qq以3.45亿小时的流量位居榜首,占该市场每月有效使用时间的87.8%。Msn和skype只有2630万小时和1182万小时,分别占整个市场的0.7%和0.3%。
根据telegeography的最新统计,世界上约有八分之一的国际电话是通过skype拨打的,这似乎非常developed/きだよきだよ0/,but化,skype很难充分发挥其在中国的优势。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skype可以跻身中国十大即时通讯工具之列,但其用户使用时间仅占整个市场的0.3%。即使微软通过产品转移逐步将msn业务整合到skype中,总市场份额也只有1%,与qq相比仍然相形见绌。
此外,skype在中国的未来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费翔总裁向立刚。skype的核心是voip,它不仅可以与PC (to)进行语音通信,还可以与pc(to)电话进行通信。Voip只在中国的几个地方进行了试点,而微软没有运营许可证。”
易观国际分析师认为,腾讯qq的功能性微创新模式和系统化发展模式在其他竞争对手没有足够能力和空.竞争时继续发挥作用首先,腾讯在安全机制、视频聊天和办公功能方面有了一些新举措;其次,随着微信网络版的发布,其产品线的系统化进一步加强。
移动互联网的新流派:米聊天、微信、莫言
细分市场是寄生的
虽然腾讯已经在“手机qq”主导的智能手机“口袋革命”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这并不是其他“大鳄”不会来争夺地盘的原因,尤其是在qq以前没有覆盖的语音通信市场。
雷军的子公司小米公司是第一个争夺市场的公司。2010年12月,他们推出了聊天软件“米聊天”,成为当时智能手机玩家中最热门的软件。然而,好景不长,小米发起的突袭立即吸引了腾讯的反击。小米推出米聊天(Mi Chat)仅两个月之后,腾讯就推出了微信,这是一款基于同一细分市场的软件,具有强大的复制能力。
2011年8月,微信用户数超过1500万,迅速成为该细分市场的领头羊,而米聊天当时只有约500万用户。在同一个月,微信增加了“检查附近人”的功能,这是陌生人用来交朋友的,他们之间的差距急剧扩大。一些市场观察人士表示,“腾讯从参战到战争结束只花了半年多时间。”
就在微信和米聊天变得火热的时候,专注于陌生人交流的“莫莫”上线了。这个比微信晚7个月诞生的新产品,不仅在微信的阴影下悄然死去,而且活得很好。一年后,Momo正式宣布赢得了1000万用户。虽然此时微信用户已经超过1亿,但不可否认的是,Momo已经在这个更加细分的即时通讯市场站稳了脚跟。
电信运营商的“富二代”:飞信等等
微信人杀了短信?
在2007年qq还在的那一年,没有微信,手机也不智能,飞信是除了qq和msn之外的一个众所周知的即时通讯工具。然而,这位中国移动寄予厚望的“富二代”却遭遇了成长的阵痛,并一直唱衰。今天,msn为此敲响了警钟。
飞信是国内运营商推出的第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当时,qq和msn只能在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情况下才能相互通信,而飞信则打开了电脑和手机之间的距离,并处于领先地位。凭借爆炸式的增长,它仅用一年时间就超过了msn,成为中国第二大即时通讯软件,甚至声称要与qq对抗。但现在它被qq远远抛在了后面。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飞信的活跃用户不到qq活跃用户的12%。艾传媒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张毅指出,飞信有一种衰落的感觉,用户流失率高,活动减少。在他看来,电信运营商做im的最大缺陷是“计划不如变化快”,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节奏的变化。零点研究咨询集团it/通信行业咨询总监曾涛也表示,运营商进入该行业更多的是一种占领战略意图,而缺乏增值模式的支持。
不仅是飞信,之前中国联通(600050)推出了超级信,中国电信也推出了天一直播,但他们都陷入了风雨同舟的尴尬境地。来自互联网的替代产品极大地挤压了这些产品的空空间,夺走了运营商的短信和彩信利润。事实上,面对米聊天(Mi Chat)和微信等社交即时通讯软件带来的越来越多的挑战,三大运营商也在努力开发语音聊天工具。中国移动的“飞聊”、中国电信的“翼聊”、中国联通的“沃友”都在纷纷叫板。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如果中国电信不做群聊,微信将会扼杀短信。事实上,运营商做即时通讯,他们有天生的网络优势,这至少可以降低数据流量成本。然而,当无线网络运行平稳,交通费用水平大幅下降,这似乎不再是门槛。飞信还试图突破与其他运营商的界限。今年上半年,新版飞信有条件地向联通和电信的手机用户开放注册,这被视为电信运营商对这些新即时通讯工具的反击。然而,在“前有狼,后有虎”的竞争形势下,如果运营商不给一些“杀手”,就很难打破僵局。
低调寄生派:微博私信,阿里旺旺,yy
沉默但有力
无论是传统的个人电脑还是新兴的手机,腾讯似乎总能被看到。拥有数亿用户的Qq就像一个裹着肉的“主机”,生活在上面的“寄生虫”通常不用担心吃喝。事实证明,谁掌握了门户网站,谁就是某个领域的王者,腾讯可以做到,其他人也可以做到。
今年9月21日,新浪微博发布了新版本。细心的用户可以看到,新版新浪微博的功能加强了私人信息工具,让用户可以进行一对一的私人交流,用户可以使用新浪微博的私人信息进行qq聊天等即时聊天。此外,据互联网消息人士透露,新浪的秘密研发项目“微号”已经准备就绪,并进入内部测试阶段。据报道,这个微号码类似于qq号码代码。用户只需输入微博账号和密码即可登录微博。此外,在微博后输入微号可以直接到达对方的微博。
除了新浪能够“套现”大量微博用户之外,还有一个强大的工具,那就是阿里巴巴的即时通讯平台阿里旺旺。2009年6月,阿里旺旺正式介入互联网广告市场。这是阿里旺旺自整合贸易通和淘宝旺旺品牌以来首次涉足用户商业化。今天,阿里·旺旺可以说是“世界三分之一”。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今年上半年,阿里旺旺在即时通讯软件中排名第二,每月覆盖1.5亿人。
微博和电子商务自然是好的门户网站,yy是这个巨大游戏世界的王者。根据iResearch提供的数据,早在2011年,yy就占据了国内在线语音群聊市场的84.2%。这款群聊软件早期寄生在游戏中,现已成功将其近1000万用户群转移到yy音乐,并将很快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你可以想象,如果yy在上市和融资方面真的很成功,那么当年收购yy失败的腾讯会是什么样呢?
标题:即时通讯江湖的格局分析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7894.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国资保护正延伸至网络
下一篇:第三方支付“谍”影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