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难为“百度侵权案”画上句号
本篇文章1328字,读完约3分钟
针对百度图书馆涉嫌侵犯部分未授权作品的指控,百度发表官方声明称将在三天内删除所有未授权的文学作品,并向部分作家道歉。百度图书馆的文学作品数量急剧下降,从前几天的280万篇文献下降到现在的101万篇。
从原地不动到删除文章和道歉,“顽固”的百度终于低下了头,“侵权案”也有了转机。就目前情况而言,作家权利保护已取得初步成效。对于那些知道版权的人来说,它发出的积极信号是令人宽慰的。
百度道歉,但它是否真诚值得怀疑。与以往的置之不理或否定态度相比,谦虚是一种进步,与道德压力无关:在《给百度的书》正义话语的激励下,在韩寒等作家的讨伐下,谴责队伍不断壮大,舆论之风强劲。如果态度继续强硬,那只会是浪费,并导致飞砖。因此,在谈判破裂后,百度迅速删除文章并道歉,就像坚持“改正错误”的信条一样,这是一种无奈的公关和应对声誉危机的独特策略。
在此之前,百度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其挡箭牌是互联网——网络共享的“避风港原则”,这应该打破商业逻辑的束缚。在崇高的理由下,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行为:它推出了“图书馆书店”服务,并以“付费阅读”的方式提供网上销售服务。这些书投入使用后,销售量增加了300%。换句话说,百度图书馆不仅挥霍了作品的“阅读权”,还攫取了图书的销售权。作家的书已经成为百度兴趣扩散的垫脚石,百度的兴趣已经超越了互联网上的免费分享范畴。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共享稀释了文本的盈利模式,“付费阅读”被击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互联网上,“竹主义”可以肆无忌惮,放弃“尊重版权”的前提。即使它是免费分发的,它也应该遵守最低底线规则:信息流通必须基于作者的意愿;网络功能不是版权侵权的豁免证书。
百度以网络共享的名义进行商业运作,未经授权私自出售。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作家的广泛抗议。在健全的法治环境中,这种侵权行为无法逃脱法律的惩罚。然而,在百度的作家“群殴”之后,其敷衍和害羞的态度令人生疑。直到他们聚集在法庭上,他们才知道自己错了,并提供了“删除文章并道歉”的技巧来处理指控。
道歉是值得称赞的,但它轻如鸿毛。百度的侵权行为不仅暴露了版权概念的缺失,也损害了作者和出版商的利益。作者的一致谴责指向弥补权利的损失和捍卫版权。仅仅删除文章和道歉就相当于“三杯美酒”。除了象征性的错误,对作家权益的损害没有实质性的赔偿,当然也不可能杜绝“侵权案”。
百度侵权与谷歌非法扫描图书完全一样。2009年,谷歌被曝光扫描了570名中国作家的17922种作品,这些作品被收录在数字图书馆中。在那之后,谷歌立即表示愿意结算并赔偿每本书至少60美元。相比之下,百度不仅拒绝承认侵权,还希望通过道歉和删除文章来解决纠纷。“霸王行为”对应的是缺乏诚意和垄断者的傲慢。想象一下,如果不是一个著名的作家捍卫权利,谴责不够强烈,恐怕连道歉都是一种奢侈。
百度的删除和道歉充其量只是一个“不做榜样”的决心;为了消除疑虑,我们不仅要向他们学习,还要弥补错误,做出实质性的补偿。正象对盗贼来说,完好地返回赵是重要的一样,法律的严厉惩罚也是重要的。互相抓伤对方脚的惩罚不会引起“永不弥补”的反思。百度的道歉不会是版权恢复的“春天”。为了在网络时代宣传版权,我们应该让“严厉的惩罚与侵权齐头并进”。
标题:道歉难为“百度侵权案”画上句号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2064.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百度版权之争或峰回路转
下一篇:三防手机能否开辟小众终端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