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网购促销盈利与诚信孰轻孰重
本篇文章865字,读完约2分钟
目前,网上购物推广在年底风起云涌——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光棍节和即将到来的圣诞温馨周不仅是消费者疯狂购物的季节,也是电子商务平台的黄金盛宴。
与往年相比,此次双十一网购推广呈现出新的亮点:一是人们消费集中,交易规模屡创纪录,成为全球最大的网购节。数据显示,仅天猫和支付宝的销售额就达到191亿元,加上京东、苏宁乐购和亚马逊等电子商务公司,总销售额可能超过200亿元。第二,手机购物的优势突出。双十一那天,支付宝交易总额超过9.4亿元;第一个小时,就有近700万用户涌入手机淘宝平台,支付宝的交易额超过1亿元。
从外观上看,网上购物促销很受欢迎;从数据来看,电子商务的利润是充满金钱的;问问消费者,花钱购物并不总是那么容易。价格战很棘手,真实性的繁荣导致质疑——增值商品呈现“脱销”,价格先涨后降,优惠券的使用有很多限制。网络上出现了“交通堵塞”,消费者无法购买。在双十一期间,支付宝通知用户,由于巨大的流量,招商银行(600036)的系统拥堵。建议用户稍后再试或切换到支付宝等银行卡;中国建设银行网上银行系统(601939)一度因压力而瘫痪,用户无力支付...此外,商家的仓储和物流环节也让消费者遇到了“不等待”的问题。
这就是关联企业的促销利润和信用之间的不平等。在受到广泛批评后,它也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商家流血是为了促销、盈利还是竞争?愚弄消费者还是消费者自己的声誉和品牌?正如业内人士所说,“这种推广理念使真正的受益者成为主要的电子商务公司,而不是大众消费者。商家盲目打折销售,用企业利润补贴消费者,这违反了商业规则,最终将进入“无促销、无销售”的死胡同,最终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就目前而言,商家利用节日促销商品以刺激消费,从而增加商品的销售和利润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背叛诚信和落后服务将严重挫伤消费者网上购物的热情和信心。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网上购物的立法和监管,引导这种新的消费模式。消费者不应该被令人眼花缭乱的降价和折扣所蒙蔽,而应该理性。从长远来看,这种盲目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商业模式不利于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标题:年末网购促销盈利与诚信孰轻孰重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7971.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