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网民打造千亿市场规模 移动互联网催热网络经济
本篇文章1941字,读完约5分钟
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超过60%,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5倍以上。据艾瑞咨询数据,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经济总体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大关,达到1091.9亿元,同比增长64.4%,环比增长13.3%。
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社交网络等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得到了充分的集中和利用,为网络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下一个金矿。
海量网络应用造福民生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第30次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达到5.38亿,而十年前,这个数字还不到今天的十分之一。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推动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到2012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39.9%。
在滚雪球般扩大的用户规模背后,无尽的网络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中变得越来越精彩。据cnnic统计,2012年上半年,通过互联网观看视频的用户数量增加了约2500万,通过手机观看视频的用户数量超过1亿。同时,截至2012年6月底,移动互联网用户对微博的使用率提高了5.3个百分点,达到43.8%,成为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此外,手机阅读、手机视频等应用已经渗透到网民的生活中。
事实上,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忠实伴侣。工作离不开办公软件和信息管理平台;购物离不开淘宝、京东、当当等电子商务平台;娱乐离不开以微博和qq为代表的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社交软件;即使在国外旅行,在网上搜索信息、预订酒店和机票也是不可避免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进程的推进为互联网应用插上了翅膀。移动应用,如移动电子商务、移动应用、移动阅读等。为人们的生活“润物细无声”。
黄金发展的时代即将来临
随着网民规模的扩大和网络应用的迅速发展,一个无限美好的虚拟世界已经形成。这个世界不仅为人们创造了更加高效、便捷、时尚的信息生活方式,也带来了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行业专家介绍,中国新信息通信技术、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带动了强劲的信息消费需求,直接或间接拉动了内需,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网络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艾瑞咨询(iResearch)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经济的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大关,达到1091.9亿元,同比增长13.3%,同比增长64.4%,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据业内人士称,这大致相当于2009年中国网络经济的总市场规模。还可以看出,网络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同时,它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价值也在不断扩大和提升。
以电子商务发展为例,“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8万亿元,2013年有望突破10万亿元,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超过2.5万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何霞认为,中国电子商务已经进入“黄金时代”,这一发展趋势在“十二五”期间很可能会继续。从电子商务市场飞速发展的步伐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巨大的网络经济正在腾飞和跃进。
移动互联网成为下一座金矿
随着智能终端功能的不断发展和价格的不断下降,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得到了客观的推动,巨大的移动应用市场已经升温,网络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金矿也已经打开。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数据,2007年世界互联网用户数量为2.68亿,2011年底为11亿。截至今年9月,这一数字已攀升至15亿,其增长率远远高于桌面互联网用户。最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长仍在加速。
中国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战略要地。根据李约瑟公司的报告,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64%,达到3310万部,超过同期在美国销售的2500万部,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相应地,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3.88亿,手机首次超过台式电脑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终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也显示,前三个季度,数据和互联网业务同比增长29.1%,其中移动数据和互联网业务同比增长56.6%,移动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寒冬中的一抹暖色。
移动互联网孕育了无尽的商机:从炙手可热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及相关配件市场,到急需挖掘的应用领域,再到各种移动应用的增长点,甚至由此带来的流量市场。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就像一座闪亮的金矿,蕴藏着巨大的积极经济能量,从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
标题:5亿网民打造千亿市场规模 移动互联网催热网络经济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7871.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在线旅游从“有”向“无”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