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假宽带”先清理“假广告”
本篇文章1434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随着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播出,“假宽带”一词再次成为热点。“为什么我支付了1000万英镑,却只有400万英镑的利率”?"为什么网络速度白天快,晚上慢?"“我家说是2000万宽带。为什么下载东西的速度只有1米/秒?”
有人曾经说过,在中国,有两件事可以一直骂,没有人会来找你的麻烦,一个是足球,另一个是电信运营商。因此,当中央电视台提出“假宽带”这个词时,所有的电信运营商,无论是否在调查节目中提到,都被“击落”,有的甚至计算出中国网民每年有750亿元的宽带费,打到水漂。
为什么网民对假宽带如此在意?无非是觉得我花了更多的钱。从契约理论的角度来看,一旦运营商不能满足承诺的带宽,网民有权向他们索赔。但同时,合同意味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如果运营商在他们的服务范围内履行承诺,那么宽带用户就不能武断地断定他们是“假宽带”。
接下来的问题是,运营商承诺的带宽应该如何计算?无论是工信部酝酿的“固定宽带接入速率测试方法”,还是像蓝讯这样的独立第三方idc公司,包括运营商自己的测速网站,测试速率基本上都是从用户到最近的运营商机房的速率。这种测试方法是合理的。“世界各地的运营商都是‘假宽带’”,这是粗略的,但却是真实的。原因很简单。影响速度的因素很多。被访问网站购买的带宽、路由器和服务器的设置和带宽、访问方法,甚至用户自己的计算机都是新旧的。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简单地要求网络速度达到标准就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网民关心假宽带的另一个原因是网络体验太差,视频总是被卡住,网页打开的速度没有明显提高,广告中宣称的高速带宽似乎没有带来太大的变化。所以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速度测量结果不能更接近用户的实际体验?
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速度测量结果吗?如上所述,影响网络速度的因素很多,你不能看视频的原因可能是网站不支持大规模的同时访问。如果此时网络速度测试为零,谁应该对此负责?如果你是网站的付费用户,那么根据双方的合同,追究网站的责任并要求退款是很自然的;如果你只是免费用户之一(几乎99%的视频网站用户都属于这一类),你有什么权利追究责任?
打个比方,你开新浪的速度有多快,你去班岱山的速度有多快,你看土豆的速度有多快……即使用户能掌握很多速度测量结果,对我们来说也没什么意义。此外,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研究,如果网络速度超过1000万,基本网页浏览的下载速度不会明显增加,用户的体验感知也会一样。
当然,本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推卸经营者的责任。相反,我认为运营商对一波又一波的“假宽带”舆论难辞其咎,恰恰是因为他们在宣传上不小心,或者有意无意地夸大宣传,跳进自己挖的坑里。
我们需要向英美国家学习的是他们对广告的严格要求。以英国通信办公室为例。在《宽带费率自愿准则》中,它要求网络运营商通知将签署宽带服务的用户最大可能的费率,包括名义或广告费率、接入线路费率、实际吞吐率和平均吞吐率。此外,运营商应向用户解释影响费率体验的因素,例如:用户线路本身、运营商网络的容量、共享网络的用户数量、运营商的流量控制政策、每天每个时间的在线用户数量以及访问特定网站的用户数量等。
如果中国监管部门对运营商有这样的要求,如果速度测量结果可以由第三方的合格中立机构提供,如果宽带的所有信息都在用户合同中写得清晰明了,如果二、三级运营商不敢公然称共享的1000万宽带为专用带宽。我相信理性的网民会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而不是每天被各种测速软件的不同结果所迷惑。
标题:搞清“假宽带”先清理“假广告”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7450.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电商卖家备战“双十一”不遗余力
下一篇:莫言作品数字版权争夺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