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被指霸权 或致中国损失300亿
本篇文章2356字,读完约6分钟
和君风险投资公司表示,苹果公司有权在2009年12月23日使用ipad商标,以防止工商部门对企业实施行政处罚,从而损害国民收入。然而,一些律师认为,商标持有人自愿回去,与国家利益无关
苹果支付了6000万美元的和解金后,轰轰烈烈的ipad商标案本应在雨中停止,但事实是,经过短暂的平静后,有消息披露唯冠因拒绝支付律师费而被起诉,唯冠的律师在签署协议的过程中被拒绝。
近日,作为唯冠大债权人谈判代表的和君创业向本报发送了ipad商标权保护小组关于苹果违法导致律师欠款的备忘录,详细记录了ipad商标案谈判前后的原因和细节。
和君风险投资等中介团队指责苹果的霸权条款导致中国损失了300亿元的国民收入。
Ipad商标权保护
备忘录称,2009年12月,应中国民生银行深圳分行(600016)的邀请,北京和君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参与了唯冠深圳公司的资产重组。当时的法律文件是由8家银行于2009年3月组成债权人委员会对深圳唯冠公司的资产进行监管的协议,该协议经深圳市政府金融办公室批准并加盖公章。因此,在民生银行和中国银行(601988)的推动下,和君创业与唯冠公司签订了资产重组协议。不久,广和律师事务所受唯冠董事长杨荣山委托,代理ipad商标诉讼风险,和君创投开始介入诉讼公关事务,并采取风险代理模式。联合国郝律师事务所与广河律师事务所肖财源律师合作,共同打击苹果侵权行为。
2010年底,深圳唯冠员工闹事,债权银行收到大量杨荣山逃债的举报,于是开始审计唯冠账户。为此,和君创业在杨荣山的邀请下,帮助唯冠协调了与银行的紧张关系,最终在深圳市政府的参与下,形成了新的唯冠监管协议:债权银行支付员工退休费,唯冠将公章交由盐田法院保管。在处理苹果纠纷时,所有的决定都必须经过债权银行和风险代理团队与杨荣山协商后,由盐田法院盖章。
2011年下半年,苹果总部知识产权局的律师来到中国与唯冠进行谈判。杨荣山派香港唯冠董事长孙敏与苹果私下谈判,遭到债权银行、盐田法院和律师的共同反对。最后,和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李肃及其助理郭斌,国浩律师事务所谢湘辉、孙敏参加了与苹果在北京的首次谈判。
李肃认为,这次谈判为双方的价格谈判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其他干扰,交易价格将以债权银行本金的全额补偿为基础,在谈判过程中可以为美国在台湾起诉唯冠留下巨大的空操作空间。
谈判结束后不久,苹果公司派人联系唯冠,要求唯冠确定正式谈判者,并开始双方之间的最终价格谈判。为此,经咨询中国银行和民生银行的意见,各中介和杨荣山在盐田法院召开了谈判准备会议,共同签署了授权协议。
根据记者获得的授权委托书复印件,委托肖财源、谢湘辉两位律师和和君创业的李肃、唯冠公司董事长孙敏四位受托人。本授权委托书明确规定:“委托上述受托人共同作为我方与美国苹果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之间有关ipad商标争议事宜的谈判人。”谈判者无权私下谈判或作出任何承诺。”
然而,在盐田法院将该协议提交给苹果后,苹果并未遵守其谈判承诺。李肃表示,原因是当时唯冠赢得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诉讼,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查处趋势正如火如荼。苹果公司知道此时谈判状态很低,甚至拒绝继续谈判,违反了双方的协议。
随后,“苹果开启了唯冠公司的合法授权谈判人,与根本没有独立签约权的杨荣山达成了和解,知道受监管的唯冠权力受到了限制,不仅无视所有监管机构和授权方,甚至让我们在和解协议签署后一个月就看到了和解内容,其违法的做法令人难以置信。”李肃直言不讳地说道。
谢湘辉和杨荣山也向本报记者证实,唯冠授权代表被排除在外,但杨荣山表示这不是他的本意。
另一位关注此案的专业人士不同意这一观点。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他表示,只要唯冠没有破产,其法定代表人杨荣山就有权签字。本案中的利益很复杂,苹果、唯冠、律师和和君风险投资都有自己的利益。他认为,中介机构的干预会使案件过程更加复杂,不利于案件的解决。苹果排除他们是合理的。毕竟,司法程序解决了案件中的主要争议。
苹果被指责为霸权
备忘录指出,苹果知道ipad商标被大量债权人没收,该公司一方面与唯冠的许可方谈判,另一方面与民生银行谈判。然而,在和解协议中,苹果公司完全无视杨荣山无权抵制银行商标查扣权的事实,毫无常识地签署了合同。为此,民生银行已就此违法行为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
李肃还透露,苹果公司明知中介团队因风险代理而拥有谈判权和优先退货权,但在与杨荣山谈判时,尽管杨一再要求,苹果公司还是断然拒绝表达上述权利。
广和律师事务所和国浩律师事务所因唯冠拒绝支付律师费而提起诉讼。
对此,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知识产权律师游听云向《证券日报》记者表达了不同意见。他指出,在签订合同时,中介机构知道唯冠没有破产,这必然导致苹果的结算资金肯定会进入法院指定的账户。你听云认为,律师事务所在签订合同时也有过失,所以风险比例应该定得高一些,这样案子就不会特别有欠缺。
此外,和解协议还规定,为了消除相关部门可能产生的误解,苹果和唯冠确认,苹果实际购买并有权使用ipad商标,这可以追溯到2009年12月23日。
李肃等人认为,这些所谓的追溯不仅违背了案件的真实情况,而且损害了国家利益。目的是防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苹果实施行政处罚。根据这一时期ipad在中国的销量,估计将损失300多亿元的国民收入。
你听云说商标持有人自愿回溯与国家利益无关。
然而,和解协议仍然不为外界所知。和解协议明确规定,ipad商标不是卖给苹果,而是给苹果,6000万美元只是协助转让的费用。
和君创投和唯冠的律师认为,苹果知道唯冠的债权人正在申请破产,ipad商标是唯冠唯一的巨额财产。在他们看来,面对4亿美元的债权人,它不仅廉价出售公司资产,而且窃取和转移债权人的权利。
标题:苹果被指霸权 或致中国损失300亿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6154.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联想集团市场份额创新高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