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改前夜
本篇文章1130字,读完约3分钟
2012年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第十个年头。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这是一个回顾和总结的时刻,也是一个展望下一步的节点。
有人说十年的电力改革失败了;也有人说十年的电力改革停滞不前;有人甚至说,市场化的电力改革根本没有开始...
当然,那些持有“复杂情绪”的人仍占多数。
国外发达国家仍在探索的产业改革在中国只是短短的十年时间,有些简单和粗鲁。
回顾十年改革,“厂网分开”的第一步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步。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各个首都都跑来跑去。在国家经济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发电装机总量迅速超过美国,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二;电网规模、智能电网和UHV电网技术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因此,中国已经摆脱了长期的硬电力短缺问题,并为世界工厂的增长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步,“主辅分离”,虽然有很多争议,但毕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十年前的电力改革计划的确是一个经典;但俗话说,“计划跟不上变化。”当时的设计是在能源供应充足的前提下“追求量的质量”;然而,在实施的初始阶段,就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它带来了新一轮的经济牛市,对能源的需求呈几何级数增长,因此“确保供应”成为电力行业的重中之重。自然,以提高效率为重点的电力改革陷入了尴尬境地。
此外,前一阶段的改革措施“主要以拆除为主”。竞争主体的多元化无疑给行业带来了活力;然而,集成的低交易成本优势已经丧失。有必要仔细权衡得失。
今天,经过十年的改革,变革已经悄然来临。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明显下降,引发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由于“保证供应”和“抑制价格”而难以取得进展的电力体制改革的前景日益明朗。
近年来,国务院领导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年度改革思路中多次强调,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理顺电价形成机制是重要的改革任务。今年7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国家要在铁路和能源领域“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以增强投资者信心。
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容易啃的骨头已经被啃掉,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一些专家和电网企业反对下一步电力改革中的“输配电分开”,反对的理由似乎充分。例如,电力分配是自然垄断行业吗?国外学术界也争论不休。
人们认为没有完美的改革;但如果没有改革,这肯定是最糟糕的结果。目前,我国工业电价过高,能源效率低下,这是进一步改革的目标。
“新电力改革”的设计者认为,在新框架下推进的改革将取得“双赢”的效果——发电企业电价将上涨,工商企业电价将下降,煤电矛盾将逐步解决,多种所有制企业将扩大电力投资。在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下,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起到稳定增长的作用。以电力改革为起点的一系列“深水区”改革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2012年,“新电力改革”的第一年开始了?
标题:新电改前夜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5708.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孙宏斌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