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业“去PC化”的十年:在夕阳中寻找转机
本篇文章3473字,读完约9分钟
十年前,托尼花了4080元在电脑城给自己存了一台台式电脑。“当时,这个价格只能与入门级机器相匹配。与目前的4000元不同,它可以配一台很好的机器,但我已经很满意了。”
十年后,在北京中关村(000931)的电脑工厂,“停工期”已经因其档次低而被清除;过去拥挤的计算机城现在也很拥挤;那些一度受欢迎的国内电脑品牌已经转向寻找另一种谋生方式。外国品牌也很艰难。在ibm的领导下,越来越多的pc企业选择转型为“去pc”。
几天前,行业研究公司idc和gartner都表示,2012年第三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同比下降超过8%。Gartner的其他预测数据进一步打击了个人电脑制造商的信心。该公司预测,2012年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将达到3.63亿台,比去年的3.65亿台低0.4%。这将是2001年互联网泡沫后个人电脑市场的首次收缩。
在过去的十年里,个人电脑,一个耀眼的行业,已经悄然结束,在夕阳中寻找一个转折点。
关键词:ibm退出个人电脑
彻底放弃
2004年底,ibm将其个人电脑业务以12.5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联想集团。
此次收购被称为“吞蛇吞象”,为联想赢得了全球个人电脑领域的第三名,同时也是品牌和技术的交流;对ibm来说,这是为了摆脱利润减少的负担。
联想教练柳传志后来回忆说,“当时很少有人看好这笔交易,风险太大了。”当时,很少有人会想到出售世界上最著名的个人电脑品牌和业务将是ibm走向百年老店的关键一步。
事实证明了ibm的远见。2009年前后,全球四大个人电脑巨头惠普、戴尔、宏碁和联想在公开场合相互攻击,逐渐减少了口水战。
受利润变薄的影响,该行业开始呈现“ibm”的趋势。
ibm的典型例子是惠普和戴尔。当年,前者开始加速从印刷和成像、个人电脑行业向基于it服务的平台模式发展,并继续涉足软件和服务领域,相继完成了许多收购。戴尔还加快了服务器领域的布局。
2010年,中国老牌it公司方正集团(Founder Group)将其个人电脑业务出售给宏碁(Acer),退出个人电脑业务,并转变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2011年2月,戴尔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在一次电话会议上宣布,为了保护利润率,戴尔选择减少本季度的部分个人电脑销售,并将重点从个人电脑转移到其他领域。“我们不再是个人电脑公司。”
2011年8月,惠普首席执行官李艾科在收益会议后的电话会议上宣布,惠普将关闭webos的硬件业务,剥离个人电脑业务,并以102亿美元收购英国第二大软件制造商automy。
虽然惠普并没有因为李艾科的下台而真正放弃其个人电脑业务,但其业务重心已经转移,其个人电脑业务最终在今年第三季度被联想超越。
这一变化也从侧面表明,个人电脑业务不再是这些行业巨头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品牌“消亡”
“挤水”挤出小品牌
在过去的十年里,个人电脑行业一直是“伟大的城市之王的旗帜”。全球个人电脑行业领袖的宝座从戴尔移交给了惠普,今年惠普移交给了联想。前六名也每年更新。
但是除了这些鲜花和掌声之外,更多个人电脑品牌的命运更加悲惨,要么悄悄地死去,要么逐渐退休,要么倒卖。
还记得当年很受欢迎的“长城”、“七喜”、“神舟”和“清华同方”吗?
有人还记得在个人电脑行业如火如荼的时候,tcl、海信等家电企业也蜂拥而入,大规模生产电脑吗?
如今,在电脑城,这些曾经的知名品牌早已难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2006年,行业内激烈的价格战导致个人电脑制造商的利润大幅下降。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几家国内品牌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2006年,长城电脑(000066)实现净利润6045.3万元,同比下降82.08%;七喜控股(002027)净利润5792.2万元,同比下降29.40%;方正科技(600601)和同方股份(600100)小幅上涨。到2008年,几乎所有国内个人电脑品牌都亏损了。
2009年第一季度,七喜净利润同比下降62%以上,方正科技净利润同比下降68.18%。
在经历了2011年的业绩下滑后,长城电脑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被称为“第一品牌”的长城电脑不得不面临全面的危机。
长城电脑发布的201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4.63亿元,同比下降7.76%;股东应占净利润损失1.31亿元,同比下降325.67%。
业内专家认为,专卖店越来越少,品牌渠道越来越少。在个人电脑领域,长城电脑已经放弃了自我救赎。在以往的政府采购中,其自身采购整体呈下降趋势。其次,这一份额的大部分不得不分配给联想,一小部分不得不照顾跨国品牌。长城很难分一杯羹。
而四次上市的神舟电脑则更加悲惨。
2002年,央视首次播出了“4880,4回家”的广告。神州电脑的市场份额迅速增长至3.7%,在中国台式电脑销量中排名前五,令业界震惊。今年7月,神舟电脑第四次上市提交的财务数据显示,神舟电脑的主要业务依赖于零部件,而整个电脑业务的增长较为疲弱。2010年,神舟电脑的收入增长了1.5%,而备件收入增长了30%。
Tcl、方正等企业相继放弃pc业务。
关键词:联想主导
从后来者到全球老板
联想,it的旗帜,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在风中飘扬,从国内走向国际,从一个无名小卒成长为一个全球性的个人电脑老板,这是一个传奇。恐怕这也是近十年来国内个人电脑企业中唯一的亮点。
当个人电脑行业出现“ibm”的趋势时,也有另一个“苹果”的趋势。联想是“苹果化”的坚定执行者。联想的刘传志和杨一直喜欢把苹果当成自己最大的敌人,希望在中国市场至少超越苹果。或许正是苹果的“专注”思维引领联想走上了主导之路。
2005年,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正式完成。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联想的国际化之路并不平坦,甚至一度亏损。
在危急关头,退役教练刘传志不得不重返江湖,为联想制定“攻守战略”。第二年,联想实现了盈利。2010年后,联想不断加快国际化步伐,在海外发起了多次并购,并增加了海外市场投资。与此同时,我们将把业务扩展到智能手机和电视。
当然,在这十年中,联想走过了许多弯路。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3月,联想宣布将把联想移动以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弘毅投资(Hony Capital)和其他投资公司,以便专注于发展个人电脑的核心业务。2009年,苹果的iphone销量很好,推动了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快速发展。联想不得不花费2亿元回购联想的移动业务。
站在全球个人电脑行业的顶端,联想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在上个月的联想新产品发布会上,杨表示,联想未来的目标将是成为pc+时代的领先企业,包括智能手机、电视和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终端产品。
然而,在这个领域,联想将面临更强大的敌人。除了苹果,还有微软、谷歌和三星,压力不可低估。
关键词:平板电脑
视窗系统的杀手
严格来说,平板电脑的概念最初是由微软提出的,但让这一概念深入人心的企业是苹果。
令微软惊讶的是,这款原本看起来不像电脑的东西,严重威胁了它定义的传统电脑,并导致其windows操作系统销量下降。
微软最意想不到的是,2012年后,微软将向苹果学习并参与硬件生产。
从这个角度来看,苹果在2010年发布的ipad确实震动了整个个人电脑行业。
2010年,苹果第一台平板电脑ipad的出现,一方面谴责了上网本产品的死刑,另一方面,也敲响了后个人电脑时代的大门。
当时,ipad几乎是平板电脑的同义词。根据苹果的最新数据,到目前为止,苹果ipad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1亿台。全球个人电脑的总销量每年只有9000多万台。
Ipad很快获得了许多追随者和模仿者,乔布斯厌恶地称之为“模仿者”。
三星、华硕、宏碁、戴尔、联想,甚至国美和中国移动等跨学科企业也推出了平板电脑。2011年,搭载安卓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在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大规模涌现,平板电脑市场迅速形成并呈现出快速增长。
平板电脑颠覆不仅是触摸模式和电脑外观,也是个人电脑行业的盈利模式和产业链。
与传统的个人电脑“一次性销售”模式不同,消费者在购买平板电脑后将继续为应用商店的内容和服务付费。正因为如此,苹果ipad的利润率高达50%,而传统个人电脑的利润率只有一位数。
在这种情况下,微软,传统个人电脑领域的霸主,终于坐不住了,推出了微软的第一个平板电脑表面和windows8,一个适用于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
平板电脑会对个人电脑行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吗?就像站在2002年一样,很难预测今天个人电脑行业的状况,未来十年个人电脑行业的发展也是不可预测的。
标题:PC业“去PC化”的十年:在夕阳中寻找转机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5083.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