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VS唯冠:规则的胜利
本篇文章1462字,读完约4分钟
2012年7月2日上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通过官方微博发布独家消息,称苹果和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归属纠纷达成调解协议。日前,苹果公司根据调解协议的要求,将6000万美元汇入广东省高级法院指定的账户。至此,过去两年的所有权争议终于解决了。 大多数人都预料到,这起诉讼以苹果买单、双方和解的方式结束。毕竟,苹果不能放弃这个金字招牌。巨大且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是苹果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苹果在ipad商标所有权的转让上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苹果低头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给人们一个把柄是错误的,利益是不能被抛弃的。相比之下,深圳唯冠,6000万美元不是一个小数目。对它来说,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正确的现实选择。虽然结局平淡无奇,但从整个事件的开始到结束,有许多事情值得我们反思和回忆。 品牌价值。6000万美元的数字一出现,网上就有人问:“你要卖多少台ipad才能赚回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考虑一下ipad商标值多少钱,这样苹果才会愿意花这么大的价钱。事实上,在消费者眼中,ipad已经成为平板电脑的代名词。一家美国媒体曾经描述过ipad四个字母的魔力:“就像谷歌相当于搜索一样,当人们想买一台平板电脑时,他们唯一能记住的单词就是ipad。”广泛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为苹果带来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利润。自第一次发布以来,ipad一直主导着平板电脑市场。去年,Ipad占据了全球6360万台平板电脑销量的73%。苹果每卖出一台价值499美元的ipad,就会获利150美元。30%的高利润率是其他品牌平板电脑无法企及的。这就是这个品牌的价值,也是为什么苹果想不惜任何代价6000万美元收回ipad的商标所有权。规则的力量。此次事件中值得注意的另一点是,无论外界有什么样的声音,苹果和深圳唯冠都选择始终在法律和规则下对抗,没有任何小动作或外部动作,也没有将普通的知识产权纠纷披上攫取和捍卫民族品牌的外衣。苹果提出已经与台北唯冠签署了商标转让协议,而深圳唯冠证明该转让协议不包括中国大陆;苹果求助于移除闲置商标,深圳唯冠证明其仍有大量ipad品牌产品库存;深圳唯冠在深圳和上海起诉苹果,而苹果在美国和香港的法院赢得了支持。在法律框架内,双方寻求每一条对自己有利的规则来保护自己,每一条对对方不利的规则来攻击对方。当你来来去去,你可以教旁观者一门精彩而经典的经济法课程,也可以给国内企业一个很好的示范。改革开放30年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国内企业往往是不懂规则的人,许多企业为自己对规则的轻视和无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后,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走出去”,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国际投资和并购。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如何理解、尊重和使用规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应该能从这场ipad大战中学到很多东西。 双赢思维。尽管苹果最初计划不花一分钱就解决ipad的所有权问题,尽管深圳唯冠曾喊出20亿美元的壮语作为补偿;虽然两家公司都在法庭上,但双方的律师都很雄辩;但是彼此从来没有想过要和一个更大的敌人一拍即合。苹果的强硬不过是试图降低补偿价格;唯冠的诉讼只是迫使苹果坐到谈判桌前的一种手段。对两者来说,失去两者的结果不是无法忍受的,而是毫无价值的。正是这种双赢的思维导致了双赢的结果。它以可接受的价格实现了最有价值的资产,苹果在中国大陆市场赢得了ipad入场券。敏感的资本市场也对这一结果做出了迅速反应。7月2日,苹果的股价上涨了1.46%。从这个角度来看,面对激烈而复杂的市场竞争,培养双赢思维可能会为企业赢得更多。
标题:苹果VS唯冠:规则的胜利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4252.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京东钻石、黄金商品遭恶意下单
下一篇:广东联通3G提速 准4G大战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