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机之死
本篇文章2219字,读完约6分钟
在主流品牌低成本模式轰炸和3g转型困难的双重打击下,一度被视为“中国式创新”代表的异构通信产业面临危机
模仿创新在世界各地都很普遍,这往往会导致专利纠纷和诉讼,但在中国它已经演变成一种“山寨”文化。手机很受欢迎,比如由名牌转型而来的“sumsang”,或者是没有人气的杂品牌。在深圳华强(000062)北和中关村(000931)这样的大型消费电子产品集散地,山寨机曾经“以山为王”。但是现在,山寨机开始失去它的前线。平行的iphone和各种安卓手机被摆放在中关村超市底层的柜台上。华强北的街边商店过去是山寨网站,现在也有品牌手机,甚至诺基亚的旗舰店。
从商店的变化中不难看出,在经销商眼中,一度流行的山寨机的重要性正在下降。数字更清楚地描述了家庭手工业机器的衰落。据初步估计,华强北约有2000家山寨机制造商,只是高峰期的1/5。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的数据,2010年中国的山寨机出货量为2420万台,比2009年的3320万台下降了27%,增速明显放缓。在全球范围内,isuppli预测,2011年全球家庭手工业机器的出货量将达到2.55亿台的历史峰值,但与2010年2.28亿台的销量相比,增长率仅为11.8%,远低于前一年的43.6%。山寨机制造商担心的是,山寨机的全球出货量可能在2012年首次下降。
山寨机以低廉的价格、意想不到的功能和外观吸引了中国数亿草根消费者。例如,诺基亚、三星和摩托罗拉的手机不能有八个震耳欲聋的扬声器,也不能被和尚打开,但山寨机可以。“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只有我想不到”曾经是山寨机最引以为豪的特色,甚至被中国人视为创新的突破,令许多国际手机运营商叹服。然而,这些卖点的出现和流行完全是由于2g时代手机产品的长期固化。经过2g手机从黑白屏幕到彩色屏幕,从单音节铃声到mp3功能,从图片浏览到1200万像素摄像头功能等的演变。,唯一能再次改变并吸引消费者的是门的形状和各种局部功能。摩托罗拉的轰动一时的v3系列是这方面大牌制造商的杰作,而小屋可以在这条赛道上以更快的速度和更狂野的想象力达到它的巅峰。
2007年,当苹果用外形和界面极其简单但应用丰富的iphone开启智能和3g时代时,中国山寨机的末日敲响了警钟。现在没人想要能开瓶的手机了。每个人都喜欢能够下载应用程序、玩游戏和观看视频的手机——无论是安卓、正在衰落的symbian,还是尚未进入中国的windows phone平台。当然,最好的是iphone。这是一个短板,山寨机不能一直连接到它。智能、3g甚至4g是通信行业的明确发展方向。如果山寨不能在2g时代的好处耗尽之前抓住这个机会实现转型,它的灭亡指日可待。
消失的驱动力
2007年在巴塞罗那举行的移动通信大会上,时任中国移动董事长的王建宙发布了一部短片,向全球其他国家的电信运营商展示了移动员工如何在偏远山区建立移动基站。短片发布后,观众安静了十几秒钟,然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掌声是献给中国移动的一线员工的,但是没有人想到这些中国移动基站,它们渗透到中国的各个县市,不仅使全国拥有稳定的手机信号,开拓了8亿人口的农村市场,而且为山寨机的爆发做了最重要的准备。当低收入人群购买手机时,他们最注重的是低价格、多功能和高性价比,这正是山寨机最擅长的。
中国移动为山寨机打开了市场,而台湾芯片制造商联发科技是中国山寨机快速反应和超低价格的真正推动者。2005年,联发科技开始向手机制造商推广“交钥匙”模式,即捆绑手机芯片、软件平台和第三方应用软件,以低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这家山寨公司只需增加一个外壳和一个电池,就可以在联发科技提供的芯片上生产一部手机。当山寨机在中国遍地开花时,联发科技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蔡明杰成为了“山寨机之父”。
现在,这两种推动中国山寨机大繁荣的力量正在衰退。首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仿冒品占据的市场主要来自新用户。现在,虽然中国的手机市场还没有饱和,但是空房间的增长率显然不如几年前空房间市场非常大的时候。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手机普及率达到64.4部/百人,比去年年底提高了8.1个百分点。
其次,联发科技在山寨市场的助推力正在逐渐减弱。随着联发科技解决方案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品牌手机公司开始采用其芯片组件。华为、中兴和天语朗通都是联发科技的大客户。与联发科技性质相同的芯片制造商展讯已进入三星的供应体系,并与摩托罗拉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知名的手机制造商比仍然坚持深入基层路线的山寨机有更多的品牌优势,而且它们的价格与后者没有太大的区别——诺基亚价格最低的黑白手机不卖200元,许多功能更多的非智能手机的价格也控制在500元以内——甚至更多的优势:品牌手机制造商的出货量比山寨机大得多,所以他们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获得芯片,从而降低成本。例如,tcl在2010年在全球范围内运送了3600万部手机,这可能是10家山寨制造商的总运送量。日益壮大的国内手机品牌自然会对山寨市场产生挤压效应,尤其是当华为和中兴将手机终端开发的重点从海外市场转移回中国时。
“现在每个人都使用相同的平台解决方案,别墅的成本不再具有竞争力。它也没有更新的功能,这使得它很难实现差异化。如果价格相当,消费者肯定更愿意选择品牌手机,以获得质量和售后保护。”电子制造领域的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的中国总监汪洋告诉《全球企业家》。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山寨机之死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1566.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试纸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