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协议”引发第三方支付牌照危机
本篇文章1381字,读完约3分钟
几天前,互联网实验室主席方兴东在他的个人微博上说,根据可靠消息,腾讯财付通的执照已经被中央银行深圳分行收回。央行命令腾讯在6个月内纠正并解除协议控制。“支付宝”事件后,财付通的消息再次引起人们对第三方支付许可是否有协议控制的极大关注。 所谓“协议控制”是指离岸公司不直接收购境内经营实体,而是投资在中国设立外商独资企业,为境内经营实体提供垄断咨询和管理服务,境内经营实体以“服务费”的形式向外商独资企业支付全部净利润;同时,外商独资企业还应通过合同获得境内企业全部股份的优先购买权、抵押权、表决权和经营控制权。 协议控制模式起源于Sina.com在纳斯达克上市,因此也被称为新浪模式。当时,三大门户网站以及后来的空中国网、百度、阿里巴巴等。都通过这一安排在海外成功上市。后来,互联网、出版等行业广泛采用的禁止外商投资的企业海外红筹上市,逐渐被其他行业禁止外商投资的企业采用,因为不涉及国内权益的收购,从而避免了相关并购的审批。 协议控制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2011年5月18日,财付通、支付宝、快钱等27家机构获得了央行颁发的《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 央行对支付许可的协议控制要求显然已成为这场争论的焦点。许多市场参与者开始质疑已获得央行许可的27家支付企业中的一些企业的资格。据一些业内人士称,大多数支付公司都有一定的外资背景和“协议控制”,这不符合央行发放许可证的要求。 关于中央银行申请许可的要求,《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为非金融机构法人。”此外,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的业务范围、境外投资者的资格和出资比例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规定,并报国务院批准。 据业内人士称,央行已经口头规定了国内外投资支付公司的具体比例,要求国内投资者持有控股权。潜在的原因是支付公司掌握了大量用户的基本信息,而用户的日常支付行为也会产生大量的交易数据,这是一个国家金融信息安全问题。艾瑞咨询(iResearch Consulting)分析师胡媛媛表示,“协议控制”并未明确写入管理办法,但事实上应该有绝对持有国内资本的要求。 财付通有协议控制吗?根据《深圳市财付通科技有限公司支付业务许可公告》,深圳市财付通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者为腾讯电脑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和深圳世纪凯旋门科技有限公司..同时,在腾讯控股有限公司2010年度报告中,腾讯控股将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深圳市财付通科技有限公司列为其子公司,并在附注中声明腾讯控股对这些子公司的权益没有合法所有权。 但是,根据财付通、腾讯控股和其他合法拥有的子公司的注册所有人达成的某些合同安排,“公司(腾讯控股)通过控制这些公司的投票权、控制其财务和运营决策、任命和解雇其管理机构的大多数成员以及在管理机构的会议上投多数票来控制这些公司。因此,它被列为本公司的综合子公司。 JD.com创始人刘董强在微博上指出:“据我所知,国内所有获得融资的互联网企业,包括上市和非上市的,都是协议控制架构,京东也不例外,” 胡媛媛曾向媒体表示,基本上大多数在早期获得风险投资的网上支付公司都会涉及协议控制,但央行的许可证又被重新发放了。如果央行真的限制协议控制,将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我们估计这最终可能是一个妥协。 看来央行的政策将决定这些外资第三方支付企业未来的命运。
标题:“控制协议”引发第三方支付牌照危机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4700.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京将建世界领先无线城市
下一篇:企业应用云应该只是“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