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高估值背后的真相
本篇文章1031字,读完约3分钟
过去6个月,除了Renren.com,优酷、奇虎、当当、搜房网和易趣汽车等互联网公司也登陆了美国资本市场。此外,还有十几家互联网公司徘徊在资本市场之外,如Kaixin.com、Taomi.com、Tudou.com和Xunlei.com。
各种迹象表明,互联网在上个世纪泡沫破裂后,已经重新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时期。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在为我们面前的盛会欢呼。许多公司如网秦、人人网和嘉园在上市后破产,这也给狂热的互联网投资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高估值“罪魁祸首”
过去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互联网项目现在价值数亿美元,甚至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未上市的价值高于上市的,亏损大于盈利。互联网企业的高估值是否得到了支持?它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1.市场资本庞大,供求不平衡
“在互联网行业,新概念和创业团队的数量与市场资本相比增长缓慢,供求关系不平衡,投资者之间的竞争激烈,客观上推高了项目价格。”戈壁合伙人徐晨告诉《中国金融》记者。
2.成本结构不合理
在互联网行业,快速的成本增长也是推高项目价格的“罪魁祸首”之一。
徐晨认为:“从行业来看,存在一些泡沫迹象,如员工自身薪酬水平高,各互联网公司在广告上投入的资金量也很大,成本结构也不是特别合理。”但这种成本结构有其必然性。如今,互联网公司已经成长为许多大型公司。“很多时候,大公司的投资是基于长期的战略布局。暂时不会从利润角度考虑这些投资,这将客观上推高市场的就业成本和创业成本。”徐晨说道。
成本的增加将直接导致工程估价的提高。大多数互联网公司规模小,融资时没有多少收入。估值方法是根据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的成本来计算资本需求。同时,企业家也会对自己的股份比例有所要求。成本和股份转换率共同决定了公司的价格。对于中小企业或初创企业来说,在成本上升的客观压力下,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资金并保持理想的持股比例,这必然会提高股权转让的价格。徐晨告诉《中国金融》记者。
3.企业家盲目比较
萧冰曾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多年,现在他在一家投资银行专门从事与互联网相关的项目融资。他告诉记者:“现在,跟一些刚起步的互联网公司谈投资,企业家对自己的评价很高。一个三五个人的小企业可能在第一轮融资中要求几千万。问他为什么估价这么高。原因是无论谁接近我的模型都比我更完整。这是典型的泡沫心态。他的报价不是基于他自己的价值。”
这种估值不是基于自我成本考虑和对未来利润的预期,只能通过盲目的横向比较获得,风险是可以看到的。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互联网高估值背后的真相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4238.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