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形态初显
本篇文章1486字,读完约4分钟
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的it企业领导人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但cmnet的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许多不足之处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如何克服困难,实现“破茧”已成为许多业内人士的重要课题。
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
新浪首席执行官曹国伟认为,移动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是移动终端的变化。据估计,到2014年,中国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人数将超过使用个人电脑上网的人数。目前,移动互联网的网络覆盖越来越全面,3g等先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带动了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发展。
创新工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也认为,移动互联网融合了互联网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能力、个性化服务功能和开放式创新,业务形式和终端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迸发出巨大的创新活力。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8000万部,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30%。随着用户对社交网络需求的不断增加,sns、微博等服务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也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互联网行业参与者的共识是,移动互联网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11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将进一步推动全球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将继续保持对智能终端的强劲需求。
行业中仍然存在明显的“短板”
业内专家指出,虽然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由运营商市场、终端市场和移动应用服务市场组成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逐渐形成,但由于流量、盈利模式和平台等诸多因素,这一朝阳产业正日益显现出明显的“短板”。
法国阿尔卡特朗讯执行副总裁辛瑞杰表示,流量问题将是制约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的首要问题。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意味着运营商必须扩展其网络,这实际上增加了移动互联网的运营成本。
据统计,目前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9.4亿,复合年增长率为69%,未来几年复合年增长率将高达131%;到2013年,宽带手持终端的数据流量将占总流量的80%以上。
曾参与“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陶盘博士表示,移动互联网主要有三个门槛,一是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二是无线网络接入点的广泛覆盖,三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量应用。
此外,广大移动互联网用户对手机游戏、手机音乐、手机阅读、手机即时通讯和搜索浏览器的需求很高,对应用服务的高需求也将给运营商带来更大的发展压力。
平台实现是关键
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It人士都认为,平台化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词。运营企业通过该平台构建和开放api接口,使开发者和其他企业能够共享用户流量和用户生产内容,增加运营企业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实现产业生态的良性运行和共同成长。
李开复认为,互联网制造商和不同类型的制造商积极推动行业:移动互联网的开放不再约束运营商系统中的用户。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模式,互联网厂商和移动互联网厂商纷纷进入市场,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不再停留在“移动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应用的迁移促使越来越多的电脑网民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
面对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融合的巨大价值,诺基亚、苹果、微软、谷歌、腾讯等终端制造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已经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战略部署和市场布局。谷歌电视、iphone和其他高度集成的终端服务平台已经成为最新的利润增长点。
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亚勤表示,移动互联网平台包括软件平台、服务平台和终端硬件。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服务刚刚起步,但其潜力是无限的。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更好地连接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让空变得无限大和无限近,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束)
标题: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形态初显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2592.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