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对阵百度“战役” 文学与网络能否双赢
本篇文章842字,读完约2分钟
作家权利保护
3月中旬,包括韩寒和贾平凹在内的50位作家向百度发送了一份“谴责书”,称百度文库涉嫌侵权。在接下来的两周内,百度解释并采取了行动,并承诺在3月26日之后的三天内彻底删除百度文库中的未授权作品。3月29日,“百度文库-文献共享平台”显示,目前的文献从21日的20409963篇下降到17946811篇,其中有525篇是文学作品。
百度副总裁朱光告诉媒体,未来将采用“技术”和“人工审查”来确保未经授权的作品“隔离”百度文库。百度还承诺未来将与作家、出版社和网站合作,通过“用户付费阅读”和广告分享的方式获取收入,并将大部分收入返还给版权所有者。
版权的困境
种种迹象表明,2011年,中国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专业人士期望中国互联网版权保护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50位作家“炒”百度文库,进一步引发了关于如何共赢网络版权保护和文学繁荣的文化思考。
一些支持百度图书馆的网民认为“图书馆式”的收藏方式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文本搜索工具,这种门槛低的“网上图书馆”方便查阅,其存在是合理的。其他网民则坚持认为,仅仅删除未经授权的文本并不足以彻底解决“百度文库式”版权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在原创者和网络平台之间达成合理的版权交易。
"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版权保护水平."在回应关于百度图书馆的争议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闫晓红表示,中国的知识产权进程不仅取决于法律,还取决于人们的版权保护意识。
经验参考
上海CPPCC会员游敏建指出,百度文库风波无疑会产生后续效应,因为它促进了公民版权保护意识的觉醒,推动了网络版权保护的新模式。他说百度图书馆将被用来解决版权纠纷,这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有先例。视频网站Tudou.com和盛大文学的子公司齐电,借鉴国外网络版权保护的经验,有效地形成了版权保护机制。
业内人士建议,百度不妨借鉴一些国际上成熟的分享网站,通过设定版权认证门槛,及时识别上传文本的版权,并启动相关保护程序。(孙立平·徐小庆)
标题:作家对阵百度“战役” 文学与网络能否双赢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2304.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