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支付牌照发放 预付卡行业呈良性发展
本篇文章1946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6月28日,中国央行公布了第四批支付许可证名单。新批准95家公司,16家机构变更或增加业务范围。这也是央行自2011年5月26日以来发放的最大数量的许可证。
2010年,中央银行通过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中央银行令第2号》),并通知相关企业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经过一年的严格审批,中国央行于2011年5月开始发放支付许可证。截至今年第四次批发发布,已有196家企业获得《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涵盖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网上支付、货币兑换、手机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和银行卡收单,其中预付卡业务受到央行的特别关注。
新兴产业正面临严格监管
据悉,在196家特许经营企业中,仅有10家企业获得了全国预付卡发行及受理业务许可(其中包括两家全国网上支付预付卡,上海盛福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北京汇源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毫无疑问,特许经营企业将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而无照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行业洗牌的帷幕已经拉开。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预付卡企业之间的竞争相当于“圈地运动”。它在不断前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一些非标准企业的不当经营,使央行不得不关注这个已经广泛发展了七年的行业。获得官方身份将有助于预付卡企业拓展业务,这也意味着竞争对手将面临更高的准入制度。
中国央行副行长刘擎宇曾表示,央行不会在这一领域发放过多的国家许可证。“预付卡领域不能以商业佣金为发展动力,必须充分竞争,尽快实现业务转型。”据悉,获批的业务类型主要是发行和受理具有当地传统购物卡性质的预付卡。除网上支付预付卡业务(由北京Huiyuan.com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获得)外,无国家预付卡擅自发行和受理资格。根据作者的计算,95家持牌公司中有50%获得了预付卡业务牌照,这些牌照都是本地牌照。
据《信息时报》记者报道,“由于中国已有240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向央行提交了支付业务牌照申请,这意味着仍有约50家公司需要等待牌照。”
许可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在央行发布第2号令及其实施细则后,业内人士一度怀疑央行此举将打击主要从事预付卡发行和承兑业务的企业。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分析师张萌曾表示:“预付卡的后续问题比其他在线支付更加复杂。例如,一旦预付卡被停止,应该如何处理消费者手中的卡,涉及发卡方、消费者、供应商等。在许多方面,必须协调这些方面的利益。”
然而,在央行发放许可证后的一年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监管措施终于取得了成效。第三方支付行业经历了爆炸性增长。数据显示,2011年,第三方支付规模达到22038亿元,同比增长118.1%,位居互联网十大增长行业之首。2012年,第三方支付行业继续保持高增长趋势。易观国际发布的《2012年Q1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583亿元,同比增长2.7%,同比增长90.9%。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扩张为其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环境支持。艾瑞咨询的《2011年中国预付卡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底,中国第三方支付企业发行的多用途预付卡市场规模达到1360.8亿元,同比增长41%,预计今年年底将超过2000亿元。
预付卡行业可能面临重组
目前,已有196家企业获得了第三方支付许可证。然而,仍有大量企业尚未获得许可。根据第2号令及其实施细则,没有许可证的企业将不再具有就业资格。从这个角度来看,预付卡行业正面临洗牌。
笔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第四批持证企业中国家资质机构相对较少,有27个国家资质机构和68个地方资质机构。在已获得许可的196家企业中,只有约10家获得了全国预付卡发行和受理资格。此外,已有140多家企业发行并接受了央行公布的预付卡,这些无证企业将不得不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一些没有希望获得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们将考虑与一些已经获得许可证的公司或银行合作,借他们的鸡蛋。”
有人对此持乐观态度,认为央行最终会放松:“预付卡发卡企业必须已在工商局注册,且发卡业务已获批准。现在没有发卡许可证,中央银行和工商局等有关部门也要协调好,对这些企业会有一个解释。”业内其他人士猜测,在此之后,央行发放非金融机构支付许可证的进程将会结束。然而,无照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企业的业务拓展。在大发展的推动下,合作伙伴将更青睐有支付资质的服务提供商,无照企业的合作将受到越来越多部门的监督和处罚。
尽管央行没有表示不会提供更多的全国性预付卡牌照,但随着审查和准入标准日益严格,无证预付卡企业的发展将更加困难。央行预计,激烈的竞争将催生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中坚力量,获得牌照的196家企业将拥有更好的竞争环境和机会。
标题:第四批支付牌照发放 预付卡行业呈良性发展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4239.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