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支付唯冠6000万美元和解 雪豹象征索赔50万
本篇文章1460字,读完约4分钟
就在苹果支付6000万美元与唯冠达成和解之际,当地企业江苏雪豹日化有限公司即将与苹果打官司。
记者7月2日致电江苏雪豹,了解到该公司已向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起诉苹果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侵犯其“雪豹”商标权,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公开道歉并赔偿50万元。目前,法院已经受理此案,并计划于7月10日举行听证会。
面对苹果向唯冠支付6000万美元的天文数字,当地企业江苏雪豹提出的具体赔偿金额成为关注的焦点。
“我们只要求正确的名字,而不是钱。”对于记者的提问,江苏雪豹给出的答案相当明确。该公司的一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早在1994年,江苏雪豹就注册了42个不同类别的“雪豹”商标。其中,1997年注册在第三类商品中的“雪豹”商标于2008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0年,公司在第九类商品中注册了“雪豹电器”商标(“电器”不在专有权范围内)。这一次,苹果在中国市场出售其“雪豹”操作系统,没有考虑注册的优先权,它仍然被命名为“雪豹”。在他们看来,这是对江苏雪豹公司商标的侵犯。
该人士在采访中强调,唯冠6000万美元的赔偿对江苏雪豹公司影响不大。虽然苹果是世界著名品牌,但它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作为中国驰名商标,江苏雪豹注册商标的无形资产不容小觑。这次,江苏雪豹和苹果一起上了法庭。根本没有“赚大钱”这回事。相反,它完全基于权利保护的考虑来证明中国品牌的合理性。
江苏雪豹公司提起的诉讼也证实了此人的说法。记者了解到,这一主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停止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并销毁侵权产品和包装;删除互联网上与“雪豹”一词相关的内容;公开道歉,消除对互联网和全国性报纸的影响;本案赔偿50万元及诉讼费由各被告承担。
对于“50万”这个数字,此人表示,江苏雪豹原本并没有提出任何经济赔偿,但考虑到一些必要的律师费和诉讼费,最终还是提出了这个象征性的赔偿数字。
观点
获得赔偿并不意味着鼓励“摸瓷”
从唯冠到江苏雪豹,虽然没有最终的结论是对是错,但最近这些中国企业与苹果在知识产权上的“关联”引起了许多网民的热烈讨论。
许多支持中国企业的网民认为,作为一个知识产权大国,美国大肆宣扬“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并多次利用“wto”规则刁难中国企业,充当国际知识产权的“监护人”。然而,苹果作为美国高科技企业的旗帜,却无视中国商标法的存在,肆意利用中国企业的商标销售产品,这实在令人尴尬。
然而,也有一群持不同观点的“果粉”。更有甚者,这种说法是极端激进的:在“大陆”有一群皮包公司,专门从事空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序,目的是让著名的外国企业争相在中国注册相同或相似的名称和商标,为敲诈勒索做准备。n年前,我帮助我的同学代表拜耳起诉拜耳技术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老板无耻地说:拜耳这么大,给我2000万元取消它,500万元对我的猫来说是不够的。然而,一些专家和内部人士的意见是相当客观和理性的。专家认为,就这起商标纠纷而言,苹果公司因疏忽支付了账单,并最终支付了赔偿,这在法律上没有争议。一方面,本案中与“ipad”相关的巨大利益警示企业应积极保护商标,重视知识产权的巨大利益,同时也暗示像苹果这样拥有庞大法律顾问和知识产权机构的跨国公司也可能在知识产权领域忽视和犯错,这应该成为中国企业的反面教材。另一方面,虽然中国企业获得了大量的经济补偿,但这一结果并不意味着鼓励国内企业通过注册和恶意诉讼等手段“摸瓷”谋取不正当权益,而是先学会保护自己的权利,在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时学会维护自己的利益。(屈直无锡商报)
标题:苹果支付唯冠6000万美元和解 雪豹象征索赔50万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4173.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