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C漏洞滋生假货温床 网购打假须群体维权
本篇文章1308字,读完约3分钟
网上购物因其方便、快捷、价格低廉而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并已渗透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时尚。据cnnic统计,截至去年年底,中国电子商务网站总数达到15600个,其中b2c网站超过9400个,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也超过3.5万亿元。然而,网上购物的爆炸也带来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即在网上销售假冒商品。
据相关报道,在包括淘宝在内的许多c2c购物网站中,假冒商品的比例超过1/3,这使得假冒商品的泛滥成为困扰c2c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最大毒瘤,也成为今年“3·15”的重点目标。
在央视3.15晚会上,“网购”曝光率很高,成为今年投诉的焦点。大量网络钓鱼网站泛滥,欺骗消费者;以次充好,很多假冒伪劣商品在网上购物后很难退货;团购服务质量缩水,商品质量无法保证,没有售后服务,无法开具发票。网络消费正在爆炸式增长,但也有许多消费者侵权事件。
对此,中国投资咨询公司文化产业研究员蔡玲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c2c电子商务平台的漏洞是假冒商品的滋生地。”由于网上购物市场具有非现场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消费者无法直接识别所购商品是否为假冒伪劣产品,商家也不会被顾客及时发现。同时,目前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未能及时捍卫权利进一步纵容了假冒商品的行为。”
目前,国内网购环境不容乐观。一方面,相关监管法规滞后,另一方面,整个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另外,网上购物涉及的环节很多,涉及的消费关系也比较复杂,这使得网上购物在一般消费领域的问题更加突出。
“在中国,网上购物有一个缺点。首先,国内网购业务正处于一个新兴的发展时期,各种电子商务平台都在争夺客户资源。考虑到打击假冒商品,这也造成人气的损失,所以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商一般选择宽恕;此外,假货在国内市场甚至有一定的消费市场需求。一些消费者有盲目追求便宜的心理。价格已成为消费者的最佳选择,这为网上假货的滋生提供了市场。”蔡玲说道。
bimc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黄相如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假冒伪劣商品网络化、利益交融的现象反映出目前网上购物市场不规范,假冒伪劣和公开销售的好处是隐性的。”勾兑现象,这是网上假货现象的根源。”
这个新事物也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今年的两会上,“网购”首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焦点。报告指出,2011年,我们应该“积极开发新的服务形式,如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地理信息等。”“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治理行动”。
对此,蔡玲认为,在我国行业管理法规建立之前,网上打假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网上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渠道,规范网上购物市场。由于网上购物不同于现实商业,消费者维权的渠道很少,也很少得到行政部门的支持;与此同时,建立一个问责制,以促进消费者的权利保护,并增加销售假冒商品的压力。二是严格审查网络经营资质,建立工商部门备案制度,从根本上限制假冒伪劣商品的销售渠道。
与此同时,黄相如也表示:“要健康发展电子商务,就必须打击网上假冒伪劣!网上打假应该倾听网上购物消费者和品牌企业的声音,争取更多的品牌企业和网上购物消费者的参与。每个人都为全体人民呐喊和战斗。”
标题:C2C漏洞滋生假货温床 网购打假须群体维权
地址:http://www.n4ti.com/nbzx/12044.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