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新能源总经理高立新:蚂蚁是全球第一款搭载中国芯纯电SUV”
本篇文章10898字,读完约27分钟
记者:高总,有一个问题,阿里的上市对奇瑞新能源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未来的纯电suv仍然是奇瑞新能源要点布局的方向吗?
奇瑞新能源总经理高新:刚才我们在发布会上写道,实际上阿里上市不仅仅是产品上市,平台和技术上市不断增加。 平台刚才谈到了绿色和智慧两方面的技术。 例如,除了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的短流程、智能能源、智能电池、智能驾驶系统外,今天我们正式推出了全球首款搭载中国内核的纯电动suv。 这辆车对奇瑞来说不仅是进步,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也是进步。 特别是在贸易战的背景下,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样大的感情前提下,振兴中国人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和信心。
奇瑞新能源总经理高新
今天发布的两部车,以前传车和燃油车为什么在一个平台上发布? 是让客户慢慢稀释燃料车、电动汽车、燃料车、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也是车。 我可以选择燃油车,也可以选择电动汽车。 即使在这样的价格范围内,也有越来越多的选择。 反过来说,我们这辆车进入了最大的主流市场。 新能源这个立场围绕着价格高、老百姓不能使用等问题,实际上今天我们看不到。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的汽车市场也应该是3000万以上的大市场,完全成熟的市场。 目前中国成熟市场的原则suv是主流产品,这几年中国汽车的增长也集中在suv上。 中国的suv与国外的suv不同,中国的suv可以在城市、农田和山地开放,具有很高的通过性。 因此,在这个市场上必须配置我们宣传的产品,除了阿里以外,将来进入suv市场的产品也会增加。
记者:我刚说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在整个新能源上的下一步计划怎么样?
高新:我们都是从市场来市场的,先在市场上找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吧。 今天看到了suv市场的价格很合适,那么下一阶段什么样的市场合适呢? 我们认为,政府采购车的市场新能源可能会被贴上。 目前,政府购车平台在纯电动市场上没有符合政府要求的车。 我们希望下一步推出符合政府要求的车型,拥有更长的安全运行、更好的驾驶可靠性和越来越多的智能和智能系统,以满足政府层面的出行要求。 因为我觉得那么大的轿车离真正去家庭还有一段距离。
记者:我问了镍一个问题。 阿里上市的@life平台有多个等级的产品。 在动力方面,有没有其他动力形式方面的计划,例如混动、增列等?
奇瑞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倪绍勇先生: @life平台本来就是平台化计划,不是简单对比某台车做的。 在这个平台上,以阿里水平为例,他有更长的轴距在2.9米以上,也有更小的。 2.8米,2.7米。 这意味着从90kw到160kw覆盖的基础动力选择不同,就像我们现在的电动机一样。
奇瑞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倪绍勇
其次,阿里@life平台是一个模块化的平台,可以看到它是一种后驱结构。 我们的前室主要将其用于后续的动力扩展,扩展中的前室可以考虑电动四驱。 我们的技术也有智能电动,通过电动四驱实现更好的动力、更好的回收利用、更好的功耗。
第二,在新能源技术计划中,我们从未放弃过其他能源选择。 这样的前舱模块保存了燃料的增加和氢气的能量的增加,我相信这些产品增加后,产品应用场景的丰富性会更好。 纯电特别适合城市通行。 也包括需要驾驶的场景。 氢燃料会尽量延长整个车的行驶距离。 我认为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和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衍生出了这些产品。
记者:蚂蚁在未来能看到电动四驱吗?
倪绍勇:蚂蚁很快就变成了电动四驱。
记者:驾驶性能大致如何?
倪绍勇:产品还没有泄露,可以这样想象。 我们现在蚂蚁的后驱动力是130千瓦,我们四驱能小一点,扭矩能达到500-600n m。 所以,其加速性能应该是50公里2秒-3秒左右,100公里5秒左右。 当然suv加速太快,再快也有危险性。 现在有一种利用电动汽车缺氧行驶的状态。
高新:五点几秒就头晕了。
记者:我问一下田总先生。 其实我知道英博超算和奇瑞新能源合作了很久,关于智能化和自动技术行业能分享现在的成果吗?
英博超计算总经理田锋:我先补充一下高总以前的回答。 我们和高总合作三年多了。 我们首先要有理念,有共同的梦想、愿景,然后用愿景做产品。 中国的工业化从西方的工业化1765年开始计算,中国的工业化从1952年开始引进苏联的120多个项目开始工业化,中国几乎落后了西方200年。 中国工业化的典型成果在西方被认为是“蚂蚁海市蜃楼撼大树——不自力”。 例如两弹一星,当时制造两弹一星的人,在中国人没有得到苏联支持的情况下,氢弹和卫星的发射等,是无法想象能够结束的。 所以我觉得很光荣。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渴望西方(海外)对我们的看法。
其次,来自奇瑞的诞生也很有挑战性,奇瑞创立之初海外供应商就被封锁了,核心零部件没有卖给你。 他们认为我不卖给你的话,你的车就做不出来。 我们仍然是不可思议的方法。 我们处理了困难,1997年造了车,很畅销。
现在智能化的时候,以智能化为代表的就是特斯拉。 特斯拉x,y,s,还有3构成了整个汽车潮流的前沿。 特斯拉市值高时为4300亿美元,现在为3600亿美元,是丰田汽车的两倍。 根据车企和电动汽车企业的估值,我认为特斯拉不值得这笔钱。 丰田卖1亿辆,特斯拉至今卖110万辆,为什么凭借110万辆车的销量能打败过去的1亿辆? 所以我认为智能化给了特斯拉新的评价。
今天,我们在媲美中国第一家特斯拉的同时,也提供了比特斯拉更多的功能。 今天发表后,媒体和公众一定都有疑问,就像当时中国说我们要打两弹一星一样。 你凭什么能制作两弹一星? 但随着我们下一辆车的推出,包括后面安排试车、体验、体验,真的能感受到我们过去的三年。 我们和余凯总是和主机厂的奇瑞新能源一起,完成了这件事。 这是很amazing的事件。 我认为这是一个循环。 “蚂蚁身上摇动大树”,“蚂蚁身上”是“蚂蚁”,一变就是“蚂蚁身上摇动大树”。 这棵树是什么树?我觉得这棵树长了134年。 是一种叫汽车工业的树。 这棵树迄今为止一直被西方、欧洲、美国和日本占领,我想今天我们发表的“蚂蚁”就是要撼动这棵树。 这在中国汽车业备受期待已久。 到了智能化、网络化的时代,奇瑞首先撼动的是大树。
我们今天发布的蚂蚁,其尺寸、特征包括设计7个坐标,可以完全比对BMWx5和特斯拉的model x。 它的价格装智能驾驶,比特斯拉多4个技术,起步18万,不到model x1/4,model y在中国销量最便宜的是48.8万,我们装所有智能驾驶的蚂蚁比model y高一级的是18万。 我们不能直接移动model x的位置超过90万人,但从model y来看差价是30万。 而且,我比你大,智能驾驶功能比你多。 这些功能是我们作为目标开发的,三年前我们开发奇瑞新能源和智能驾驶的时候,从一开始就是目标特斯拉,试图超越它。
高新:我们开智能车少不了三大块。 首先集成了芯片、第二域控制器和第三整车的技术,所以我们三个会在一起。
地平线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余凯:也许你会好奇我们是如何合作的,但我们被定位为芯片供应商,就是英特尔。 田总通信相当于制作车域控制器,放置在整车上,与控制系统一体化自动运行的产品。
地平线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余凯
刚才田总也是因为特斯拉的评价是新能源比丰田牛吗? 很明显,实际上是软件定义了汽车的智能化。 从去年4月开始特斯拉在110年汽车工业以前就传了下来,他自己设计了芯片。 去年4月搭载了智能驾驶的芯片。 其芯片与手机芯片相比,规模约为手机芯片的3、40倍。
我在it产业的背景下,做车载智能芯片。 汽车工业其实已经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代,科技创新如果新能源车的动力是前半个月,后半个月就是新能源+智能。 新能源+智能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有两个。 第一个是电池,第二个是芯片。
电池把以前传来的能量转换成动力,芯片是什么? 芯片将数字时代的能源转换为决策,数字时代的能源是数据,大数据是“石油”,传感器获取所有的数据,包括从我们历史上的驾驶数据到自动驾驶决策、对道路感知知识的理解。 所以,在智能化时代芯片相当于过去发动机的地位,我们在这个产业链的上游,最重要的电池宁德时代各方面都做得很好,芯片呢? 小费都在国外。 地平线从去年8月开始宣布了中国首个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的征兵2。 今天,我们进入了新的里程碑。 这个里程碑当然是我们三人合作的进展。 回过头来看,这可能是整个中国智能汽车时代的里程碑事件。 第一辆量产车搭载了中国第一个全自主产权的车载人工智能芯片,达到了很高的自动驾驶水平,所以这很棒。
我们向媒体朋友们报告智能胶囊中排名第一的是长安uet,100%搭载智能芯片。 而且,蚂蚁是智能驾驶行业中第一个。
记者:我说了部分背景,蚂蚁是世界上第一个l2+的自动驾驶搭载机。 我觉得诞生这个方面可以讲得更深一些。 特斯拉fst也说是自主开发双核的芯片,但是新开发的应用应该会有很多变化。 我们自己的芯片有什么应用上的变化?
余凯:过去的车企通常不会自己开发芯片,研发芯片在过去的非智能化时代处于相对成熟的地位。 特斯拉是一台走向四个轮子的超级计算机,它倾向于配备芯片、计算系统和软件。 今天如果问年轻的顾客,他最期待的感觉是什么? 其实是科技感。 特斯拉,奇瑞新能源的阿里制造了这个技术平台,从以前流传下来的制造型公司走向了科学技术的初创型公司。
田锋:我补充一下,奇瑞的价格低于model y1/2,model x的价格低于1/4,提供了与之相同的科技感,这本身就是国产化的意义。 因为西方是资本主义社会,很多东西都是服务有钱人,奇瑞的理念是好东西不仅仅是服务有钱人,大家都能做。 不能等。 我想是型号y 48.8万,型号x 90万。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基本上你必须混得很好。 大致40岁的时候可以买48.8万的车。 买90万的车基本上必须搅拌到上司的水平。 这个比例太少了。 但是,我们有18万人,显然五六年就能享受到和特斯拉一样多的智能驾驶功能。
英博超算总经理田锋
余凯:我们想创造最好的科技体验,但不是只有最好的人们享受科技体验,而是最普遍的大众享受。 具体来说,这次是l2+的自动驾驶,可能会在意l1是什么,l2是什么。 l1没有任何智能,只有纵向控制,没有横向控制,只有自动紧急刹车,基本上靠传感器。 l2具有识别车道线的横向控制,因此可以自动保留在曲线上。 但是l2+是什么呢? 另外,例如,由于各方面都有感知能力,所以也可以打开转向灯自动转弯。
田锋:我再补充一次,特斯拉的更换功能目前的价格是6.4万美元。 即使你花90万美元买了model x,如果不追加6.4万美元,也没有这个功能。 阿里18万人起步的智能车已经有了。 对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包括99%的媒体在内的年轻人来说,我想传播这个理念。 这个高级又酷又时尚的技术感,在40岁之前不需要享受。 你工作了五六年就能很快享受了。
记者:反复提到特斯拉、丰田,目前特斯拉市值是丰田的两倍以上,资本市场预期如此,特斯拉未来的销售额有可能超过丰田。
余凯:特斯拉最近表示,埃隆·马斯克将发推特,将使全自动驾驶车降至25000美元、17万元人民币、model3降至17万元人民币。 丰田打不了更多。
记者:埃隆·马斯克说一年将销售2000万辆车。 丰田评价说占据了世界市场的10%。 你认为领域迅速发展的no.1新能源公司大概占有多少市场份额? 特斯拉未来排名第一,他的未来会占30%吗?
田锋:特斯拉不行。 截至目前,特斯拉model3仍在豪华车行业。 从豪华车的销量来看,它不可能占大头。 要说汽车的销量的话,丰田和大众,现在大概一年1000万辆。 我觉得这里有机会。 对特斯拉来说,埃隆·马斯克过去没有达到很多市场的预期,从他建厂的生产能力、解放、降价的技术来看,我认为国产车也有一定的时间窗。 这是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几个大时间窗,拉着我们就能逆袭。
余凯:智能机时代,那时盛行的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娅在哪里? 全部没有了。 现在的小米、oppo、华为、苹果、三星,在当时也不是时代的王者。 所以,当技术产业发生变革时,最重要的是能否顺应这一趋势,实现变革。 尽管丰田今天一年有上千万人,我想不知道特斯拉未来一年是否会有2000万人。 但是,我知道如果你不接受智能化,就不能充分面向软件定义车的未来。 如果你不擅长芯片,不擅长软件的话,我想你没有出路。 如果丰田在这个事件中保守了,我想10年后丰田就没有位置了。 这我相信。 反过来说,奇瑞新能源在这段时间勇敢拥抱芯片、软件、智能化,打造年轻人痴迷的科技企业品牌,包括外形时尚感,实际上掌握着未来最重要的核心要素。
倪绍勇:作为车企,我也有我的看法。 第一,汽车将来一定会更智能,互联网化是大趋势。 车还守着原来的四个车轮跑得多快,如果不考虑这些,这一定活不下去。
但是,加上新技术的应用、新理念,特斯拉相信大家也能做到。 我不认为特斯拉走在前面会达到高峰。 谁也爬不上去。 我们一定有办法去迎接困难,并且能赶上。
第三,从汽车承担的社会责任来说,汽车对社会安全、对社会其他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中国,如果我们不将汽车智能化、互联网化,那将是整个国家的不幸。
从这三点来说,未来智能化汽车会在数千亿以上的以前传来汽车,但是否是特斯拉,我不相信。
余凯:不一定。
田锋:车企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以前车企不容易发生自我革命。 像大众、丰田一样,他其实掌握了很多技术。 就像以前列举诺基亚的例子一样,iphone发布的时候,并不是说某种技术不能得到。 从诺基亚的角度来看,手机如果没有实体按钮就不是手机,手机应该特别耐摔。 到现在为止,这个手机也没有耐坠落性。
余凯:智能手机的定义都是带键盘。
田锋:以前传车的企业,我认为他们现在受到了134年的束缚。 他们有这些技术。 看了他们的网站发表,我想包括概念车在内,包括宝马在内对智能驾驶有很多发表。 但是,他们在新技术方面,陷入了舒适区,现在的车卖得很好,提供了很好的销量,产值的利润,这是个舒适区,在这个舒适区不想离开。
其次,特斯拉一定占了一个地方,而且占了非常大的份额,这大家可以承认。 否则,专业投资者也不会获得最高4300亿的估值,而是以比丰田高两倍的估值进行投资。 专业投资者一定是大多数人的共同看法。 我们不能随便否定那个。 特斯拉本身也是翻船者。
第三,特斯拉迄今为止,是it新贵和富裕的特斯拉,特斯拉没有向普通顾客推出产品,所以我认为有第三类。 我想很多普通人特斯拉都向往拥有特斯拉,但是特斯拉就像iphone11和iphone12一样,咬牙买一个,最多1万美元。 特斯拉开始了48.8万人。 那个绝对爬不上很多人。 其实买车20万左右。 这是社会费用的主流。 这是我们给了大众特斯拉的选择。 这就是今天蚂蚁的意义。
余凯:科技的普及,在奇瑞新能源这款车的20万以下的价格,我想是拥有特斯拉的体验的。 我觉得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刚高中毕业的工作没有几年,对他们很有吸引力。
记者:我赞同两位老总所说的,但是现在科技时尚和打造以前流传下来的企业品牌的构想不同。 一直在谈论芯片,芯片又是热门话题,我们的芯片特征在哪里? 你认为在这个行业谁做得好?
余凯:目前智能驾驶的芯片行业有两个同行竞争对手。 一个是英伟达,另一个是英特尔的移动ye。 我们和mobileye比起来,mobileye在l2时代或者l2+时代是整个领域的王者。 应该说,经过两年艰苦创业,我们现在出了两代人,对所有指标,特别是中国路况的所有智能驾驶感知的能力其实都超过了mobileye的主力产品。 我们现在有20多种车型在量产过程中蚂蚁排在第一位,之后陆续出了几个车型,明年也计划越来越多。
我们很快将在下一代向更高水平的l3自动驾驶芯片迅速发展,今年年底将推出单片96t计算能力的芯片,明年将推出单片128t的芯片,构建4个车轮的中央超级计算机。 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主要是英伟达。 这一代车大致会在2022年的q2、q3上相继出现搭载英伟达智能汽车、征途5芯片的智能汽车。 那个时候,我们必须和他们进行点球。
第二,地平线是目前中国唯一智能芯片达到批量生产的科技公司,在当今时代尤为有意义。 我们和奇瑞这样的中国主机厂合作,我们的核心研发首要在中国,其他芯片制造商的核心研发都在美国。 联合开发时一定会有很多沟通、通信、问题处理,和国外的制造商、当地的销售服务支持人员,他不是技术的核心掌握者,所以你可以问问他。 在我们的芯片行业,我们和奇瑞以及英博超算开发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会一头扎到底。 这里面所有的逻辑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的,所以这些工程师都在北京。
所以,自主新时代主机厂to1和芯片制造商之间的合作,其实迭代很快,现在智能化时代只是很快,我们一起开发的速度、效率、质量,同时对比了中国当地顾客的诉求,我们的反应一定是最快的。 网络时代,海外企业没有立足于中国。 现在到了智能车的时代,同样是唯一的速度,只有我们一起开发面向中国顾客的诉求产品,我想我们一定会赢。
田锋:对了,就像我刚才说的,中国的研发,包括欧洲和中国的关系在内,中美关系已经被看到了。 当地的研发,无论这些西方公司是芯片还是goi,在中国的研发都是汉化,任何核心技术都不是在中国本土开发的。 他们的人既然在欧洲、美国做开发,他对中国的路况,包括对中国车厂的控诉,一定反应非常慢,有时甚至不关心你。
余凯:现在,汽车时代的软件ota通过软件迭代,更早地向客户呼吁。 现在,硬件时代没有这个事件,他们欧洲制造的车什么都敢在中国销售。 所以我有评价。 未来自主企业的品牌份额将超过他们。 硬性时代的3年代的车,基本上都在卖,所以没有问题。 现在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更新软件,赶不上德国狼堡和慕尼黑开发的年轻人对科技生活的向往和速度。 所以,我预计在2025年,奇瑞这样的自主企业品牌的份额一定会超过。 现在还没有超过。 捷克还是第一,2025年则相反。
记者:我们自主企业品牌ota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自主企业品牌之间的同行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少吗? 例如,手机以前有很多企业品牌,但现在只剩下小米、opp和vivo了。
余凯:手机基本上外形同质化没关系,但车是外在的,表现的是你是谁。 汽车的企业品牌相对来说不行。
倪绍勇:车有一段时间,实体东西很重要。
记者:比如,iphone目前设计的是ios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所以ota的能力远远大于外形对顾客的吸引力。
余凯:我认为现在卖的最好的车有两个吸引力,一个是外形,一个是科技感。 皮椅这种东西,年轻人已经不太关注了。
田锋:毕竟车的智能化和手机的智能化,用iphone进行比较。 iphone已经12了。 车的智能化才是第一代。 你说的倾向可能在5年、10年后有这个倾向。 才刚刚开始。 所以我们现在来看看手机的第12代趋势。 现在智能车看到l2+初代,我觉得还为时尚早。 这里面还有机会。
倪绍勇:再过五年或五年以上,如果车的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实这个问题在回答电动汽车时,大家也只要给燃油车加油,就能跑500-600公里。 加了油五分钟就能跑500分钟。 电动汽车该怎么办? 最初是追赶燃油车的行驶距离,设法达到了1000,还在进行超急速充电。 其实后来变成了电动汽车,大家都在考虑改变这个时代的环境。 现在,这种情况实际上开始出现。 例如,奇瑞新能源产品线里有小蚂蚁,小蚂蚁在上班。 请好好考虑一下。 你的控诉是上班,没有其他控诉。 你500公里,1000公里一年跑一次,那还真多。
所以,新能源车和智能化车的快速发展,在下一代甚至下一代的产品中,汽车产品的形态很可能发生变化,它不再是你现在使用的整车。 作为通行车像小蚂蚁一样每天来往,像“大宝”一样每天使用,有可能会强调个性化。 其实蚂蚁一开始是这么想的。 可以改变壳、改变颜色、改变脸部,成为随时可以使用的“玩具”。 这种整车设计理念,整车采用久了,那时我们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田锋:我现在是蚂蚁。 小蚂蚁也有同样的智能驾驶车。 那个门槛会更低。 蚂蚁搭载时的初乘价格大概是10万,但给你的功能不仅仅是这些。 现在你玩高端智能手机,玩王者荣耀,抖音,现在学生有1000元左右的智能手机,他依然玩王者荣耀和抖音,那就更普遍了。 蚂蚁可以满足更广泛的顾客诉求。 蚂蚁只能拥有18-28万的水平。 阿里10万依然拥有特斯拉一样的智能驾驶体验。 大学毕业也可以买蚂蚁来享受。 我五年存一点钱。
倪绍勇:最初的智能驾驶应用应该是在蚂蚁身上做的。
田锋:记者们因为兴趣可以去芜湖。 我们都安排了小蚂蚁和蚂蚁试乘。
记者:在新能源一起做的事情中,能多说一下未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下沉还是上浮等深度的想法吗?
倪绍勇:长久以来,我认为车辆就像身边的大玩具,另一辆是公共场景化的车。 因为这种新能源使产品和技术中心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在智能应用中,首先在蚂蚁中,这辆车有相对较好的概念。 然后,根据客户的新场景诉求下沉或抬起,放置在该位置。 对小蚂蚁来说也是场景化的应用,中心对你的招聘很方便。 例如,蚂蚁带娃娃、上下班,中途停车、呼叫、满足安全要求,但在高速公路上跑100公里可能不怎么花精力。
记者:初学者停车买车不方便,体积小。
倪绍勇:我们得给我们的车设计一点那个场景。 这样的大玩具使用方便,停止方便,开车方便,随时都能得到娱乐新闻。 对于更大的车,将来将完全支持自主驾驶、长距离采用,从驾驶这样简单繁琐的地方解放出来。 我们关注的是全自动驾驶,以及包括车内在内的环境建设,这样整车的结构都会被改变。
我们做这件事,其实我们是强强联合的关系。 做芯片,做算法,做控制器,做整个通信,对于奇瑞新能源来说,我们把中心放在了一楼。 因为车还需要行驶安全。 其次,可以建立电子体系结构。
电子体系结构在几个方面:第一,只有我们自己做了,才能把上面两部分结合在一起,然后才能把下面的性能做得更好。 第二,我们必须搞好其安全。 这样的产品对未来社会、人的安全至关重要再次,我们必须把握未来的升级和进化。 这需要在整车主机厂考虑。
三个方面的结合可以使这个平台立足于现在,好好处理对车的诉求,跟上快速发展的智能化潮流。 我们还在考虑未来的其他方面的其他应用,但是如果不从整个架构上把握这些变革,我们就无法实现。
记者:我有一个问题问镍。 除了自动驾驶以外,蚂蚁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对竞品有什么特征?
倪绍勇:阿里今天介绍时,有两个特点。 这两个特征相对抽象,一个是绿色的特征,一个是智慧的特征。 为什么要强调绿色呢? 新能源企业,奇瑞首先是民族企业品牌,不仅仅是造车,还有相当的社会责任,所以把绿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这辆车是世界上第一辆中国芯纯电suv,在绿色这方面我们也有自己的东西,不久前我们获得了领域的两个一等奖,我们的轻量化技术,以及我们的短流程技术,分别是汽车工业、汽车领域的两个奖项。 那有什么意义呢? 汽车工业做了一百多年,到今天在原有的系统下不断优化重新优化,奇瑞新能源的技术颠覆了汽车百年的设计方法、制造方法,并且我们实现了批量生产。 从现实的表现来看,我们不仅可以用小蚂蚁一样的小车制作,也可以用大4.6米、4.7米的大suv制作,这说明我们为新的设计理念做出了贡献。 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上,我们真正实现了新的正向开发的新能源平台。
因为新能源车和以前传过来的车有什么区别? 以前车的所有设计都围绕着发动机,而新能源车的所有设计都围绕着电池,以前都是用传入的结构方案做产品,但是所有的技术思维都不满足电池的配置,也不满足电池的扩展。 因为这有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蚂蚁从年设计到今天我们的电池没有被改变,但是我们的历史从150公里扩大到了400公里,这就是新框架的内涵。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工厂的投资很小,大体上以前传达了车的1/4的特点,排放量很小,我记得是17%。 耗电量小,不到1/3。 从大的结构来说,这是绿色可持续快速发展的状态,从小的结构来说,这种模型适合未来快速迭代、智能化。 我刚才说过,蚂蚁会变成大玩具。 不能有怎么天天改变,天天改变,以前传到车厂的想法。 我们可以。 我们的车一年可以变。 也可以买半年来改变外观。 而且,你内部的结构方案包括了新的传感器。 我告诉田锋老师,蚂蚁最适合智能车。 因为可以很容易地添加这些传感器。 它原本是面向快速迭代、个性化诉求市场的。 在安全等方面今天就不说了。 我觉得更合适。
记者:有一个问题。 阿里的上市在媒体上引起了包含一点新能源的参与者的强烈反响。 阿里作为@life首款新能源车,@life会在产品层面带来那些特点?
倪绍勇:刚才的回答已经包含了很多事情。 @life首先是新的架构、新的技术,它为新能源车适应未来可能的市场,为可能的环境提供了可能性,它改变了原有的大投入、固定生产、场景不变的思维。
其次,平台本身的属性,就像刚才说的大小,空之间,续航,安全一样,这些都很好。 我们是用新结构的铝结构设计的新能源车。 其实新能源车很安全,阿里刚上市,但是之前的模拟是ok的。
其次,面向未来,很多新能源车都在谈论电机的功率和扭矩大小,这是智慧。 我们的电池更安全,寿命更长,耐久性更高,可靠性更高,所以我们没有把它放在我们讨论的中心。 我们的新架构最重要的是电池,但我认为这不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
其次,其扩展性无论是动力系统动态扩展性、电池扩展性、智能系统扩展性,都表现在蚂蚁身上。 最后落脚的是智能化,其实新能源主导开发的是新一代智能网络电子结构,这是国家级科研项目,奇瑞新能源主导。
新一代智能网的电子架构,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制造的以太网和以前流传的以太网融合的电子架构,为什么呢? 因为智能网的互联网越来越快,需要以太网。 与领域中只讲以太网不同,我们保留了原来的以太网,以太网是以前流传下来的汽车部分现在非常成熟的部分,我们需要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自主技术连接以太网和以太网,可以处理两者之间的过渡性关系。 以太网到以太网的体系结构可以迁移升级,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太网的系统升级可以访问以太网,从而可以在成熟的整体上完全升级。
另外,我们的系统从一开始就把车外环境系统作为重要的东西。 我们一直想把车做成非常智能的移动终端。 在中国,实际上乘车道路的协同是智能驾驶最理想的,在智能驾驶中中国是特征,纯粹是高ai的车,智能驾驶不完全,特斯拉决不能让这辆车变得和人一样好。
但是在中国,就像高铁和其他大型建设一样,我们可以建设环境,所以真正的智能驾驶一定在中国,而在美国和欧洲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将整车智能网络电子结构与车路协同的结构联系起来,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维护中国安全底线的立场上都非常有意义。
标题:“奇瑞新能源总经理高立新:蚂蚁是全球第一款搭载中国芯纯电SUV”
地址:http://www.n4ti.com/nbqc/19754.html
免责声明:宁波晚报为您24小时滚动报道宁波新闻,宁波资讯,宁波时事等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宁波晚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